我校“新视界”大讲堂第十七讲 “科学家进校园”系列讲座
发布:学生发展中心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9日 阅读次数:0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学校师生中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开展了2020年“科学家进校园”科普系列讲座活动。
2020年10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专家石磊莅临我校指导,给我校师生来了《解密载人航天》科普讲座。
专家简介
石磊 研究方向:航天技术、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副团长、领队,中国航天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科普作家。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国防科普委员会副主任。长期研究航天发展历史,多次参加导弹、火箭、卫星研制发射的新闻报道,全程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飞船研制发射的采访,策划组织中国火箭发展历程、载人航天工程和嫦娥工程的科普图书编写,担任“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研究组组长,见诸书、报、刊近千万字,写作航天科普图书近30部,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下午3点,贵阳一中新世界国际学校曾文成副校长,学校发展中心陈彦主任陪同中国科学院专家石磊女士参观了美丽的新世界校园后来到中学部一楼阶梯教室进行讲座。
石磊专家首先介绍自己,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长达30年丰富的工作经历,引起学生的阵阵掌声。随后又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开始讲起,当她讲到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的实际寿命远远超出原本预估的的工作寿命时,学生们感到非常自豪。随后石磊专家提出4个问题:(1)火箭没有翅膀,它怎么飞上天?(2)载人火箭和不载人火箭有什么区别?(3)飞船返回有一道鬼门关是什么关?(4)在太空飞船里生活和地面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一连串的提问使得大家十分好奇,他们积极思考举手回答,想要找寻背后的真相。石磊专家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风趣幽默的语言为大家一一揭秘。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和一段段真实的视频将同学们带入了奇妙的航天世界,还一起探秘了火箭飞行的奥秘、火箭的结构组成、载人火箭的逃逸系统……
石磊专家还设计了很多有趣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大家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体会。
当讲到中国研发的飞船特种防热碳纤维材料时,石磊专家将带来的珍贵材料给大家做了点火实验,并邀请曾校长参与了实验。
讲座过程中,石磊专家还为大家展示了奇妙的太空生活,在太空里拍足球、表演魔术、锻炼身体、吃东西的场景让大家捧腹大笑。现场气氛活跃,学生反响热烈,其乐融融。
最后,石磊专家告诉同学们咱们国家正在研制中国的空间城,欢迎大家未来去空间城做客。还为新世界学子留下了“放飞梦想,强我中华”的寄语,表达了她对青年学子的殷切期盼。
孩子们的笔记与感言:
文字:伍骑
部门:学生发展中心 初一年级组 国际教育中心
图片:伍骑 刘铁玲
讲座感言提供:王芳
审核:陈炜、艾菲、陈彦
责任编辑:陈雅竹